Slider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淹死会水的,打死犟嘴的。”在谈到近期一系列电梯安全事故背后的维保问题时,博林特(002689.SZ)董事长康宝华认为,监管和规则缺漏,是造成电梯维保市场无序发展的主因。

    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监局电梯处处长张宏伟近日曾向媒体表示,维护保养不到位,是近期发生电梯事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国外,七成以上的电梯维保是由制造企业承担。例如在日本,三菱生产的电梯85%是由三菱的专业保养公司承揽。而国内的情况却相反,近八成的维保方是技术参差不齐的维保公司。

    “代理商卖电梯给业主,维保却不是我们厂商,业主说给谁维保就给谁,亲戚朋友开的公司都可以。这里面没有监督机制,由于劳动力价格在上涨,维保公司不少都没有培训,偷工减料,物业管理方让一些不懂电梯的人维保,或者干脆不做维保。”康宝华向记者表示,由于目前的电梯市场是买方市场,电梯制造企业没法做到“不用我维保,就不卖你电梯”,只能从制度设计上,希望国家建立电梯公司在维保方面的规范和机制,而这中间的关键一环是电梯维保费用。

    拿住宅小区的电梯费来说,平时的维护费来自于业主缴纳的物业管理费,物业方不能给维保方足够的维保费用,甚至低于电梯制造企业的维保成本。而电梯出现故障时所使用的是大修基金,是业主购买住房时缴纳的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由一些政府部门保管。

    康宝华说,在电梯需要维修、更新、改造的时候,要拿到大修基金,“基本没有可能”。“要有三分之二的业主同意签字才可以动用大修基金。”他认为,这样的体制决定了电梯维修费经常被卡死,安全隐患就此而来。“要那么多人签字,有些业主早就搬走,而有些只是租客,审批时间又久。”

    事实上,国内在电梯维修费上的体制问题也形成了电梯制造企业在拓展维保市场时的困境。目前,芬兰通力的电梯维修、更新改造服务占到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而在国内,这一比例却小得多。截至去年年底,博林特电梯在维保方面的收入占到总营业收入的14%,维保电梯占到市场投放量的三分之一左右。“我们也在尽力说服业主让我们来做维保。”康宝华说。

    资金的无法落实,也造成了电梯更新换代的滞后。目前国内并未对电梯的报废期限作出标准限定。“按照一个电梯十五年的寿命来说,现在超期服役的太多了,怎么去更换电梯,这方面国家也没有严格管理。”康宝华说,目前出现事故的相关电梯品牌多为外资,后进的一些内资品牌“还没到时间”,电梯厂商在不断降低成本的同时,需要对电梯的维保投入更大的精力。